《約翰伯格投資常識》:指數化投資從單純與簡約中取勝
這本書是《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紀念版的中文版。《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是約翰.柏格(John Bogle)在 2007 年的著作。就我所知,這本書的中譯本有兩個版本,最早的版本是 2008 年商周出版的《買對基金賺大錢》。後來 2015 年又有新的中文版本叫做《一本書學識投資》。
約翰.柏格是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或稱領航集團)的創辦人,也是世界第一檔指數型基金 Vanguard 500 Index Fund 的發行人。遺憾的是,就在《約翰伯格投資常識》出版發行之前,指數化投資之父,約翰.柏格先生早一步離世。
從賽局理論看市場買賣的投機行為
所謂 零和賽局(zero-sum game),就是所有玩家的利得加起來等於零的賽局。即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如果所有投資人的報酬代表平均數,則某些人賺取了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而另一些人所賺取的報酬必定低於市場平均。短期買賣的投機行為,在考慮投資成本之前,看似是一場零和賽局。然而,市場買買必行為必然有手續費、證所稅等交易費用。也就是說,一旦扣除投資成本,想要擊敗市場,根本是輸家的賽局。
指數化投資的長期觀點是正和賽局
在股票市場上,有人獲利也有人損失。但是從長期觀點來看,不論是台股或美股,即便近年來經過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化以及 2008 年的金融大海嘯的短期震盪,世界整體股票市場的市值仍是呈現上漲趨勢。這是因為背後所代表的市場經濟活動是正和賽局(positive-sum game),而且還有不斷成長的空間。如果你相信人類的經濟的活動將不斷成長,並且如果想參與其中、享受人類經濟成長果實的辦法就是買進投資整體市場股市組合的基金,並永久持有。
不要忽略了成本所帶來的複利影響
投資報酬是無法預測的,但成本卻是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假設某一個市場平均每年報酬率是 7%,投資人需要花費 2% 的成本參與這個市場。扣除成本,投資人拿到的實際報酬率是 5%。如果投資 10,000 元,市場報酬會讓 10,000 元成長到 10,700 元;但假如只拿到 5% 的報酬率,這 10,000 元只會成長到 10,500元。少了 200 元雖然看似不多,但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複利,累計差別將變得十分可觀。經過 30 年,7% 複利會變成 76,123 元;而 5% 複利會變成 43,219 元,差距就是 32,904 元。
在報酬方面,複利是投資人的朋友;但是在投資成本方面,複利變成投資人的敵人。所以費用比率是一個評估基金績效中非常有用的預測值,投資人應該把費用比率視為基金篩選的主要檢定標準。
傳統指數型基金(TIFs)與股票指數型基金(ETFs)
John Bogle 特別將傳統指數型基金(Tradictional Index Funds)與股票指數型基金(ETFs)做了區分。他主要所推崇的是 TIFs,而不是近幾年興起的 ETFs。這是因為 ETF 在股票市場上容易被交易的特性,常被拿來成為短期投機工具,甚至還出現了所謂反向型、槓桿型 ETF,這已經違背了指數化投資的初衷。雖然 John Bogle 反對 ETFs,不過也提到投資追蹤整體股票市場的指數型 ETF 是沒有問題的,前提是避免進行短線交易。短線投機是輸家的賽局,長期投資才是經過實證的策略。由於台灣投資人要投資美國當地的指數型基金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選擇 ETF 就成為常見的指數化投資策略。
總結
如何投資獲利,包含我自己,很多人對投資股票的印象可能是逢低買進、逢高賣出,以賺取價差的投機行為。而 John Bogle 所推崇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就是「買進投資整體市場股市組合的基金,並永久持有。」正如同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說的:「投資的真正獲利並不是來自於買與賣,而是在於買進並繼續持有證券,收取利息與股利,並受惠於它們的長期增值。」
本部落格所有文章除特別聲明外,均採用 CC BY-SA 4.0 協議 ,轉載請註明出處!